Monday, June 14, 2010

又到端午節

今天明報專題報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在2009年把中國端午節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天(6月16日)就是端午節(又稱重五節),這個可追溯至二千多年前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對現代社會有何意義? "

文中說到端午節起源: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說很多,除了香港人耳熟能詳的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還有以下傳說:

春秋時期 - 楚國人伍子胥被讒言所害,被吳王夫差賜死,吳王更下令把伍子胥屍體裝在皮革裏於農曆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

東漢時期 - 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年僅14歲的曹娥晝夜沿江嚎哭。17天後農曆五月五日,曹娥也投江,5日後抱出父屍。這個故事傳至縣府知事,荊州刺史度尚為此事立碑。

新石器時代 - 長江中下游地區有一種以「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根據專家推斷,是屬於崇拜龍圖騰的百越族所擁有。百越族生活於水鄉,自喻是龍的子孫。端午節是百越人於秦漢時代訂立祭祖的節日。在其後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融入漢族,有部分則演變為南方的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當中更提及端午節的習俗:

"每年春夏交替之時,空氣潮濕,瘟瘴將發。古代民間就相信五月是多災多難的「毒月」,甚至認為「五毒」(蛇、蠍子、蜈蚣、蜥蜴、蟾蜍)都從五月五日午時開始孳生,於是人們習慣於當天午前在屋角以及各陰暗處灑石灰,噴雄黃酒,並插菖蒲、懸艾草、佩香囊、戴老虎索和貼午時符等來驅邪氣。 "

看到這裡,我清楚記起我小時候,每逢端午節的正午,媽媽會在屋角燃點五色香枝,讓清煙燻一燻全屋,我和弟弟就耐心看守著,等待香枝燒盡,好拿走五彩的香枝根部去玩;後來才知道,原來我們幾個小朋友都是受煙燻的目標對象呢?要驅邪氣云云!

10 comments:

心言 said...

噫, Ode 操作正常啦?!

謝謝您摘錄的端午節專題報導,
原來還有這許多的傳說和習俗...

還有, 還有,
心事細如塵, 照顧周全的好媽媽
+ 乖巧聽話的好兒女!
: )

Teresa Tsang said...

心言:不!我是用辦公室的電腦。Ode要今晚才回家呢!

Teresa Tsang said...

心言:哎呀!您不同情我們一眾小朋友受騙麼?

Teresa Tsang said...

心言:昨晚我對住全新的Ode,還未完全懂得用呢!

心言 said...

Teresa:
'心言:哎呀!您不同情我們
一眾小朋友受騙麼?'

怎會呢?
心言只會讚嘆有這麼乖巧聽話,
善用物資, 早有環保觸角的小朋友
也來不及呢 :)
更讓伯母安心也開懷!

Teresa Tsang said...

心言:您真懂得讚許老人家啦!謝謝您!

心言 said...

嘻, 因為我都係老人家囉 : )

Teresa Tsang said...

心言:不可以隨隨便便認老人家啊!我想都是跟我差不多啫!

心言 said...

: )
(留白)

Teresa Tsang said...

心言:噫!白頭髮?我都有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