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25, 2011

香港香港

我的家鄉:香港原本是一條漁村;因此,朋友愛麗斯的碩士論文,都會以此為主題,跟冰島的地緣特色作比較。一山一水,蠻有趣的。

不過,由小小漁村發展成為今日的國際都會,在這樣的演變之中,我們究竟得到多少?又失去多少?

由媽媽口中60/70年代的睦鄰關係來看,我們現在的鄰居交往,實在太淺薄了。從前,媽媽可以放下門匙,留下我們幾個小孩在家,自己上班、或去辦事,只讓隔壁的「師奶」看我們幾眼。同樓層的家庭主婦,又會互相照顧各家的小孩,守望相助。現在,各家自己時刻關門閉戶,隔壁住了誰,可以不知道、不認識。

例如:最近我病倒、去醫院,除了等待幾小時才可以見醫生之外,醫生看我的時候,並不會看我一眼,只看登記卡、分流紙、心電圖、X光片、驗血報告等,他問我問題時,也是垂著頭,我懷疑他是否知道我的面容是怎樣的。不是說看病要「望聞問切」麼?噢!這是中醫的口號而已!

社會國際化,人就數據化。唉!

圖:西貢對面海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出走香港後,才覺得香港有多好,當然除了政府的頭頭外,你話香港有多好就有多好。

當然住屋是個問題,但如果敝除買樓外,這也不成問題:地方小,那表示你不用花時間清潔;地方偏遠,表示你每天可以當旅行,地方遍遠通常空氣清新。窮的話,可以申請住公屋,沒工作可以申請綜援,諸如此類。

只要不跟著別人走,會開心些。

愛麗斯

Teresa Tsang said...

對!愛麗斯,景隨心轉,物隨心遷。

找天到冰島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