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每年蘭州都羊皮筏子黃河漂流活動,羊皮筏子俗稱「排子」,是用山羊割去頭蹄,然後將囫圇脫下的羊皮扎口、吹滿氣而扎成,是一種古老的水運工具,如今已經被淘汰,演變成當地一種旅遊項目。
我聽主席說,上一趟有一個拍攝義工「貪玩」,在蘭州那段黃河上,用羊皮筏子玩漂流,要快艇接載回來云云。
資料顯示:
"羊皮筏子是西北地區黃河上的一種最原始、最古老的擺渡和運輸工具。其歷史悠久、製作簡單、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如今,交通便利,羊皮筏子已退出了歷史舞台。然而,乘皮筏,搏巨浪,這種極富浪漫且充滿刺激的漂流探險,目前已發展成了一種時尚的旅遊項目。
天下黃河十八灣,一灣更比一灣險;小小皮筏載我來,載我載到黃河邊。一首《筏子歌》唱出了西北人對羊皮筏子深厚的情感。
據《宋史˙王延德傳》記載:「以羊皮為囊,吹氣實之浮於水」。可見羊皮筏子的應用歷史之久遠。西北多牧區,羊皮、牛皮來源廣泛,且皮筏製作簡單,把羊皮或牛皮囫圇剝下,紮住四肢的口,吹上氣,掛在通風處晾乾,然後刮毛,塗上鹽和桐油,待曬成黃褐色即成。使用時,將塑成皮囊吹足氣,紮緊,十幾、幾十個排列捆綁在一個長方形的木架上形成一個浮筏。一般長途運輸多用牛皮筏子,短途用羊皮筏子。運輸地域甚廣,西起青海,東達寧夏、綏遠、包頭。運輸的貨物主要有毛皮、糧食、藥材、水煙等。大皮筏子可載二三十噸貨物,順流而下日行二百公里,從蘭州至包頭不用幾日即可到達。
民國三十年夏,國民政府出於抗戰的需要,將一批汽油運往重慶,遂在蘭州購置了2000多個羊皮胎,聘用20多名筏工,組成皮筏航運隊,赴四川廣元執行任務。航運隊組成了載重60噸的皮筏5個,僅用15天時間就將近300噸的汽油運至重慶,轟動了山城。為此,國民黨油礦局舉行了盛大的「歡迎皮筏航運隊大會」,新聞單位攝製了電影紀錄片,甚至有外國記者要求帶走羊皮胎到本國展覽。
1936年4月24日,范長江西北考察離開蘭州時搭乘河州回民的牛皮筏子, 30日到寧夏的中衛,在皮筏上度過了五天四夜。他在其《中國的西北角》一書中寫道:西北水上交通,皮筏較木船為普遍。……筏上如張設帳幕,則立即可以佈置成為寬敞的水上行宮,空氣與光線皆十足的美,而且隨河水的流動,終日有千變萬化的風景,可以供旅行者觀賞。兼以蘭州至寧夏省之中衛縣一段,為黃河流域峽谷區,水急而險,較黃河之流於平沙地者,有特殊的奇象。
操縱皮筏之苦力,十有八九為甘肅河州之回民。他們的身體堅強結實。... 皮筏,乃由一百二十個牛皮袋所組成,平穩寬舒,坐臥讀書,皆甚相宜。筏上共有水手六人,分掌前後各三漿。水手名「把式」,中有一個人為首領,名為「拿事」。... 首領對於筏上之安全亦負完全責任,必須能領導皮筏免去水上的一切危險。故為首領者必須久走黃河,深習水性,而且為機警果斷之人,始能勝任。"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