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位唸新聞系的學兄提過,六十年代的新聞篇幅很短,只能填滿一張對開的報紙,每一段新聞都只有一個標題和一小段介紹,有點像現在外國通訊社報導「花邊」新聞,沒有像本地報導新聞的方式,那麼巨細無遺,那麼富批評性。我請教他:如果新聞報導詳盡,會出問題嗎?他說:會。以前的新聞報導冷靜平淡,留下許多空間給讀者或新聞當事人,去思考、搜尋、分析、討論,再作出自己的結論。現在不同,報章傳媒:女屍必艷,年過五十就是老翁,法庭訴訟未判先來「輿論」公審,還有照片、繪圖、表列、設計對白 ...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思考的能力卻低落無比,究竟那裡出問題?
今天我順應自己的好奇心,在網絡上尋找那位大師的名字,和生平事跡。
參考資料:
http://www.banksy.co.uk/outdoors/horizontal_1.htm
特別澄清:插圖只是我的街頭偶拾,與大師無關。他的作品風格不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