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31, 2009
南方的家
上述的交通意外使我們錯過上山時間,天色轉黑了,路不好走,我們只好在山中過一晚。阿偉帶我們到一處附近藏民村莊,在一個「蒙古包」裡頭吃「藏餐」,是藏人的家常食物:喝酥油茶、青稞酒和吃糌粑、土豆、芋頭,因為我們突然到臨而且人多,所以,他們特別烤一隻羊和一隻山雞來款待我們。但是,天氣又冷又濕,還下著綿綿細雨,天色漆黑得什麼也看不到,我什麼也嚥不下,只是吃一兩只芋頭填滿肚子,開始掛念我們溫暖南方的家。當下的重重阻擾使我灰心失落,噫!為什麼外面這麼冷?
禍福正軌
過了中午時段,我們再次上車出發,告別農莊,從鄉村小路進入高速公路,正式開始我們登山之行。劉師傅的車在高速公路跑了兩三小時多,便離開公路進入一些山路,而我們也開始爬升上山,路面漸漸收窄,彎路成「之」字型,我們順應山勢繞道而行,沿途狹窄小路但要雙線來回行車,遇到山巒峭壁,狹窄的路上便會險象環生,尤其是遇上重型超載貨車在前面如蝸牛般走著的時候,我們後面的小汽車就會「超車」,不停響號改走在「對頭線」,超越兩三輛大車及前面的蝸牛貨車,然後再重回「正軌」,幸好我們的劉師傅就一直安分地走著自己的路。
縱使我們小心翼翼的上山,剛才所說的險象終於演變成一宗交通意外,聽說我們前面有多輛汽車就是因為「超車」而迎頭相撞,使我們在山腰中被困一小時之久。那時候太陽正在下山,天色漸漸轉冷,我們一眾人藉機追逐山中最後一道金光,拍攝一幅村風山貌。人世間的禍福真是難以捉摸,車輛被困山中不好,不過能夠在黃昏的「魔幻時刻」停車山腰拍攝,又不失為一宗美事啊!
縱使我們小心翼翼的上山,剛才所說的險象終於演變成一宗交通意外,聽說我們前面有多輛汽車就是因為「超車」而迎頭相撞,使我們在山腰中被困一小時之久。那時候太陽正在下山,天色漸漸轉冷,我們一眾人藉機追逐山中最後一道金光,拍攝一幅村風山貌。人世間的禍福真是難以捉摸,車輛被困山中不好,不過能夠在黃昏的「魔幻時刻」停車山腰拍攝,又不失為一宗美事啊!
Wednesday, December 30, 2009
濃霧成都
是日在市內打點物資後,我們便入住酒店,各人都乖乖的回房梳洗休息,因為明早六時出發上山呢!誰知道一早醒來,各人整裝待發之際,濃霧緊緊鎖著成都,眼前少於十公尺以外的東西,都看不見!我們按照原定時間起床、梳洗、吃早餐,希望可以按時出發,劉師傅亦嘗試開車接載我們到高速公路的入口,不過,政府公交部門不放行,高速公路封路,他們稱濃霧令到上山的路變得太危險了。
我們折返附近一處農村小店吃午飯,好等濃霧散去,所以,那天的早餐及午飯時間只相距兩小時,但可能是天氣寒冷,加上地道的農家菜:清蒸豆腐、辣椒佐料、少見的蔬菜、瓜果,同樣使我們胃口大開。
阿偉告訴我們,成都的冬季和濃霧分不開,早午晚的天色都是一樣灰頭土臉的,陽光是稀有珍品,因濃霧引致上班、上學遲到,不是無理藉口,而是天經地義的理由。當冬季陽光出現的時候,成都人馬上走出來,呼朋喚友,上露天茶館喝茶聊聊天,或打麻將,嘻嘻哈哈地渡過陽光的一天,因為這是珍貴天賜的冬季禮物。
我們折返附近一處農村小店吃午飯,好等濃霧散去,所以,那天的早餐及午飯時間只相距兩小時,但可能是天氣寒冷,加上地道的農家菜:清蒸豆腐、辣椒佐料、少見的蔬菜、瓜果,同樣使我們胃口大開。
阿偉告訴我們,成都的冬季和濃霧分不開,早午晚的天色都是一樣灰頭土臉的,陽光是稀有珍品,因濃霧引致上班、上學遲到,不是無理藉口,而是天經地義的理由。當冬季陽光出現的時候,成都人馬上走出來,呼朋喚友,上露天茶館喝茶聊聊天,或打麻將,嘻嘻哈哈地渡過陽光的一天,因為這是珍貴天賜的冬季禮物。
Tuesday, December 29, 2009
四川行
因為512地震,我參與服務多年的慈善機構,特別擴建他們的「四川辦事處」加強處理受傷學童的復康工作。劉姑娘是物理治療專業人員,她與一眾義工年初到四川,跟進幾位嚴重骨折學童的復康個案,並順道拍攝紀錄片向捐款人匯報;她們來回四川一共四次之後,我有份參與紀錄片的後期字幕等工作,看過許多堅強的折翼天使;因此,我心裡一直想到四川走一走,嘗嘗劉姑娘日夜掛在口邊趕緊「看孩子」的心情。
撇下所有工作,不管媽媽的「阻撓」,噫!她不是反對我當義務工作,只是擔心我七月的手術未完全痊癒而已。我大清早起程飛往成都,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旅程,我第一次踏足四川成都雙流機場,感到有點冷,噢!我記起飛機空中廣播謂:地面氣溫是五度。離開機場大門之前,我已經穿好手持的羽絨風衣,迎接成都的冬季空氣。
機構的專車來接我們,開車的劉師傅是廣東來的移民,年幼隨父母來成都謀生,現在滿口四川話,間中跟我們搭訕一兩句不純正的廣東話,蠻有趣的呢!還有「阿偉」是我們的本地接待員,也是外來移民,祖籍湖南,戰亂時候爺爺帶著他父親來成都避難,現在的「阿偉」已經結婚生子,變成以成都為家的本地人。
阿偉告訴我們,成都是一個移民城市;在戰爭亂世,平民百姓都紛紛扶老攜幼,來到成都這一個大後方避難、謀生、定居,跟我們父母或祖父母那一代是否都有一點相像呢?
撇下所有工作,不管媽媽的「阻撓」,噫!她不是反對我當義務工作,只是擔心我七月的手術未完全痊癒而已。我大清早起程飛往成都,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旅程,我第一次踏足四川成都雙流機場,感到有點冷,噢!我記起飛機空中廣播謂:地面氣溫是五度。離開機場大門之前,我已經穿好手持的羽絨風衣,迎接成都的冬季空氣。
機構的專車來接我們,開車的劉師傅是廣東來的移民,年幼隨父母來成都謀生,現在滿口四川話,間中跟我們搭訕一兩句不純正的廣東話,蠻有趣的呢!還有「阿偉」是我們的本地接待員,也是外來移民,祖籍湖南,戰亂時候爺爺帶著他父親來成都避難,現在的「阿偉」已經結婚生子,變成以成都為家的本地人。
阿偉告訴我們,成都是一個移民城市;在戰爭亂世,平民百姓都紛紛扶老攜幼,來到成都這一個大後方避難、謀生、定居,跟我們父母或祖父母那一代是否都有一點相像呢?
Monday, December 28, 2009
Wednesday, December 23, 2009
Tuesday, December 22, 2009
一葉輕柔
我只是偶然路過 ... 她的網站 ...
攝影師安妮給讀者的話如下:要學好攝影,先在你家的「後院」學起。我們城市人,沒有幾家有後院,我想她是指從自己的社區開始,積極服務自己社區中的慈善團體,替他們拍攝各式各樣的活動項目,令到一些沉悶的社區刊物,通過七彩繽紛的照片,更加精彩。
然後,把你的眼睛專注在名家的攝影作品之中,多看書、展覽會等等,細心地學習。漸漸地,你自己的「攝影眼」便會慢慢培養起來。
圖:2005年的習作
參考資料:
http://www.anniegriffithsbelt.com/documentary.htm
攝影師安妮給讀者的話如下:要學好攝影,先在你家的「後院」學起。我們城市人,沒有幾家有後院,我想她是指從自己的社區開始,積極服務自己社區中的慈善團體,替他們拍攝各式各樣的活動項目,令到一些沉悶的社區刊物,通過七彩繽紛的照片,更加精彩。
然後,把你的眼睛專注在名家的攝影作品之中,多看書、展覽會等等,細心地學習。漸漸地,你自己的「攝影眼」便會慢慢培養起來。
圖:2005年的習作
參考資料:
http://www.anniegriffithsbelt.com/documentary.htm
Monday, December 21, 2009
阿凡達
我不是一個影迷。
噢!阿凡達,從開場的森林遠景到靈樹核心地帶,都是那麼熟悉,是那天天還未亮,非洲草原上的山林,晨曦霧氣濃濃的鎖著樹叢、險峻山巒,我記起:是我未見不熟悉但見後不能忘記的「非洲的樹」。
另註:2008年12月28日網誌
我更喜歡森林的夜色,長長的樹藤透著螢光,側耳傾聽,是先祖們的聲音,是向大地母親禱告的橋樑 ...
「阿凡達」影評:http://www.youtube.com/watch?v=MUJZOunFutY
噢!阿凡達,從開場的森林遠景到靈樹核心地帶,都是那麼熟悉,是那天天還未亮,非洲草原上的山林,晨曦霧氣濃濃的鎖著樹叢、險峻山巒,我記起:是我未見不熟悉但見後不能忘記的「非洲的樹」。
另註:2008年12月28日網誌
我更喜歡森林的夜色,長長的樹藤透著螢光,側耳傾聽,是先祖們的聲音,是向大地母親禱告的橋樑 ...
「阿凡達」影評:http://www.youtube.com/watch?v=MUJZOunFutY
Sunday, December 20, 2009
Saturday, December 19, 2009
那天天雨
Friday, December 18, 2009
Thursday, December 17, 2009
無事常相見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09
無限可能
Tuesday, December 15, 2009
風霜標語
Monday, December 14, 2009
城市農民
Sunday, December 13, 2009
散聚組曲
Saturday, December 12, 2009
感覺兩三事
前晚到中環辦事,竟然在附近街道上遇到幾位舊同事,都是我初出茅廬時共事過的舊相識,啊!離開舊公司輾轉十年!其實,大家都早已各奔前程,當時都趕付下一個約會,卻捨不得不多聊幾句,才快速道別;究竟「友情」是什麼一回事?叫人多年不見都不會改變,不離不棄,兩三句的閒聊便帶回原來厚重的情誼。
昨天中午老闆接到好消息:政府工程批文到手。整間公司的員工頓時高興起來,在外面的總經理馬上回廠,順道帶來一盒點心,和眾同事慶祝一番,由於這是我們等待已久的文件,大家都以茶代酒舉杯歡呼、吃點心,圍著接待處旁邊熱鬧哄哄的;究竟「等待」是什麼一回事?叫人午夜夢迴惦記著,叫人憂心忡忡牽掛著,當答案「出爐」時,「等待」幻滅後,高興的感覺,又好像若有若無的短暫而且漸漸變得遙遠。
靜悄悄的懷念和期待可能是最美麗的感覺!
昨天中午老闆接到好消息:政府工程批文到手。整間公司的員工頓時高興起來,在外面的總經理馬上回廠,順道帶來一盒點心,和眾同事慶祝一番,由於這是我們等待已久的文件,大家都以茶代酒舉杯歡呼、吃點心,圍著接待處旁邊熱鬧哄哄的;究竟「等待」是什麼一回事?叫人午夜夢迴惦記著,叫人憂心忡忡牽掛著,當答案「出爐」時,「等待」幻滅後,高興的感覺,又好像若有若無的短暫而且漸漸變得遙遠。
靜悄悄的懷念和期待可能是最美麗的感覺!
Friday, December 11, 2009
高錕教授
直到現在,我依然是用鍵盤一個又一個中文字的輸入,在網上直接寫上我的網誌。我把高錕教授和老人癡呆症相關的故事寫了兩三遍,都不能存檔,感到有點懊惱!如今再來一次:
那年,我有幸被邀請,到過高錕教授在中文大學的寓所作客,當時我與一眾老師到達時,教授與太太一起招待我們,我記得那天天氣很冷,我是唯一女生,高太太還協助我掛好厚厚的外衣,吃的十分簡單,我沒有深刻印象,家居亦同樣簡樸,沒有奢華的裝飾。 兩位都是溫柔爾雅的長輩,時時笑口盈盈,使客人有著賓至如歸的感覺。 這個溫暖感覺存活在我的心中直到今天。
這幾天看著各媒體報導諾貝爾獎得獎者,再一次從電視屏幕,看到高錕教授和高太太在席間,興奮之餘,有點感慨!聽說高錕教授的記憶衰退,卻正活在他舊日的快樂生活片段裡,如果屬實,那多好呢!
當回應高錕教授的老人癡呆症時,高太太曾說:以前的那個人走了。無論如何,他永不會回轉到往日一樣,現在她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此時此刻,我衷心祝願,並相信以教授的人緣和修養,一定有足夠的快樂回憶,可以使他繼續快快樂樂的生活下來。
因此,請妥善保存您的快樂記憶啊!
圖:記憶支架
那年,我有幸被邀請,到過高錕教授在中文大學的寓所作客,當時我與一眾老師到達時,教授與太太一起招待我們,我記得那天天氣很冷,我是唯一女生,高太太還協助我掛好厚厚的外衣,吃的十分簡單,我沒有深刻印象,家居亦同樣簡樸,沒有奢華的裝飾。 兩位都是溫柔爾雅的長輩,時時笑口盈盈,使客人有著賓至如歸的感覺。 這個溫暖感覺存活在我的心中直到今天。
這幾天看著各媒體報導諾貝爾獎得獎者,再一次從電視屏幕,看到高錕教授和高太太在席間,興奮之餘,有點感慨!聽說高錕教授的記憶衰退,卻正活在他舊日的快樂生活片段裡,如果屬實,那多好呢!
當回應高錕教授的老人癡呆症時,高太太曾說:以前的那個人走了。無論如何,他永不會回轉到往日一樣,現在她已經接受了這個事實。此時此刻,我衷心祝願,並相信以教授的人緣和修養,一定有足夠的快樂回憶,可以使他繼續快快樂樂的生活下來。
因此,請妥善保存您的快樂記憶啊!
圖:記憶支架
Thursday, December 10, 2009
一幀傻照片
Wednesday, December 9, 2009
數碼攝影
究竟什麼叫「如實」?數碼照片暫做不到「呈堂證據」,因為可以「做手腳」編輯,菲林照片就可以成為「呈堂證據」。
"Is there any real image in digital photography?"
這是我前些時讀的一篇「國家地理」文章的標題。可以寫一篇論文呢! 文中提「國家地理」用「技術」把兩座山脈移近了幾百米,為了遷就其封面橫放照片。最近看了一篇台灣作者的「攝影的歷史」,從十八世紀說起,是技術的層面說的,那時還要懂化工呢!
常說設計構圖,為什麼要做這些?不是要如實拍攝嗎?我不明白。為什麼要控制場面?不是要如實拍攝嗎?攝影是創作嗎?是為了記錄嗎?是寫出現實嗎?是構成虛幻嗎?是騙人嗎?是崇美嗎?跟繪畫有分別嗎?為什麼人家推崇繪畫,推崇得這麼厲害?不是攝影!畫家的筆,跟攝影師的眼,或攝影機的鏡頭,可以比較嗎?什麼是攝影的標準?是人的眼嗎?看得到的就可以拍攝到嗎?我的眼睛是一部照相機嗎?
其實,這堆攝影問題,是我自己最近思想的課題,不用答,也不要理我,我要自己思考、經歷、領會,不要理我,我是傻的。我對「文字」好有興趣,也花過一些時間功夫,每一個字都有顏色、氣味、味道和性格;現在嘗試看看「圖像」,了解一下另外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攝影是我為「我」自己學的。不為人。
「我大個女啦!這個是我自己選的。」驕傲地。
後記:這是2005年7月5日日誌裡的傻問題。
"Is there any real image in digital photography?"
這是我前些時讀的一篇「國家地理」文章的標題。可以寫一篇論文呢! 文中提「國家地理」用「技術」把兩座山脈移近了幾百米,為了遷就其封面橫放照片。最近看了一篇台灣作者的「攝影的歷史」,從十八世紀說起,是技術的層面說的,那時還要懂化工呢!
常說設計構圖,為什麼要做這些?不是要如實拍攝嗎?我不明白。為什麼要控制場面?不是要如實拍攝嗎?攝影是創作嗎?是為了記錄嗎?是寫出現實嗎?是構成虛幻嗎?是騙人嗎?是崇美嗎?跟繪畫有分別嗎?為什麼人家推崇繪畫,推崇得這麼厲害?不是攝影!畫家的筆,跟攝影師的眼,或攝影機的鏡頭,可以比較嗎?什麼是攝影的標準?是人的眼嗎?看得到的就可以拍攝到嗎?我的眼睛是一部照相機嗎?
其實,這堆攝影問題,是我自己最近思想的課題,不用答,也不要理我,我要自己思考、經歷、領會,不要理我,我是傻的。我對「文字」好有興趣,也花過一些時間功夫,每一個字都有顏色、氣味、味道和性格;現在嘗試看看「圖像」,了解一下另外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攝影是我為「我」自己學的。不為人。
「我大個女啦!這個是我自己選的。」驕傲地。
後記:這是2005年7月5日日誌裡的傻問題。
Tuesday, December 8, 2009
冰鎮菜餚
Monday, December 7, 2009
懷念簡樸
Sunday, December 6, 2009
聖誕節的影子
Saturday, December 5, 2009
小孩畫家
前天看到「抽象畫賣廿萬、兩歲澳童獻技」新聞一則。
這位被喻為「未懂說話已揮筆繪畫」的小豆丁,已經賣出40多幅作品, 她的畫作被評價為「選用了耀目奪眼的色彩,充分反映生命力及澎湃活力,是一幅活潑的抽象派作品」。
不過,她的到訪引來一陣討論:小豆丁的繪畫是真情流露呢?還是一片塗鴉呢?她是具有獨特意識的創作概念麼?她的畫作意念是怎樣的?現在仍然難以解釋,可能要等到她稍為成長之後,才可以親自告訴大家。
不如,讓大家先看她的畫作吧!
參考資料:
http://aelitaandreart.com/
這位被喻為「未懂說話已揮筆繪畫」的小豆丁,已經賣出40多幅作品, 她的畫作被評價為「選用了耀目奪眼的色彩,充分反映生命力及澎湃活力,是一幅活潑的抽象派作品」。
不過,她的到訪引來一陣討論:小豆丁的繪畫是真情流露呢?還是一片塗鴉呢?她是具有獨特意識的創作概念麼?她的畫作意念是怎樣的?現在仍然難以解釋,可能要等到她稍為成長之後,才可以親自告訴大家。
不如,讓大家先看她的畫作吧!
參考資料:
http://aelitaandreart.com/
Friday, December 4, 2009
數數看
昨天在工作與工作之間,數算日子,幾時到聖誕節呢?2009年轉眼要過去,十二月該是大事回顧的時刻了。
午飯時間,一位常常外勤的工程部同事,少有回到廠房,大家便邀請他一起午膳,笑談中,同事們發現他是一位攝影發燒友,是「C 家族」的忠實支持者,便請教他心得,及「從影」經驗。
趕緊吃完湯麵回到工作間後,同事們都央求工程前輩,讓我們欣賞他的作品,他隨即拿出一隻USB電腦「手指」,分享他的近作。眾人圍觀席間,每人對照片都有不同的看法,嘩啦嘩啦的,前輩都靜靜地聽著。
我想:除了攝影師自己在創作之路上尋找到趣味外,還可以在分享成品時找到另一方面的攝影樂趣,好像這個鬧鬧哄哄、嘩啦嘩啦的氣氛!
插圖:網友們猜一猜木瓜上的數字代表什麼?
午飯時間,一位常常外勤的工程部同事,少有回到廠房,大家便邀請他一起午膳,笑談中,同事們發現他是一位攝影發燒友,是「C 家族」的忠實支持者,便請教他心得,及「從影」經驗。
趕緊吃完湯麵回到工作間後,同事們都央求工程前輩,讓我們欣賞他的作品,他隨即拿出一隻USB電腦「手指」,分享他的近作。眾人圍觀席間,每人對照片都有不同的看法,嘩啦嘩啦的,前輩都靜靜地聽著。
我想:除了攝影師自己在創作之路上尋找到趣味外,還可以在分享成品時找到另一方面的攝影樂趣,好像這個鬧鬧哄哄、嘩啦嘩啦的氣氛!
插圖:網友們猜一猜木瓜上的數字代表什麼?
Thursday, December 3, 2009
塗鴉大師
前幾天,我在報章上看到一則「花邊」國際新聞,兩位自稱是英國塗鴉大師的女性「粉絲」,動用大型機器切割一段街道上的牆壁,保留大師的創作,以免受到風吹雨打而損毀;由於只是「花邊」新聞,篇幅很短,文中沒有提及那位大師的詳細資料,兩位女「粉絲」是誰?政府為什麼批評?所需費用高嗎?所需時間多久?割斷的牆壁放在那裡?
有一位唸新聞系的學兄提過,六十年代的新聞篇幅很短,只能填滿一張對開的報紙,每一段新聞都只有一個標題和一小段介紹,有點像現在外國通訊社報導「花邊」新聞,沒有像本地報導新聞的方式,那麼巨細無遺,那麼富批評性。我請教他:如果新聞報導詳盡,會出問題嗎?他說:會。以前的新聞報導冷靜平淡,留下許多空間給讀者或新聞當事人,去思考、搜尋、分析、討論,再作出自己的結論。現在不同,報章傳媒:女屍必艷,年過五十就是老翁,法庭訴訟未判先來「輿論」公審,還有照片、繪圖、表列、設計對白 ...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思考的能力卻低落無比,究竟那裡出問題?
今天我順應自己的好奇心,在網絡上尋找那位大師的名字,和生平事跡。
參考資料:
http://www.banksy.co.uk/outdoors/horizontal_1.htm
特別澄清:插圖只是我的街頭偶拾,與大師無關。他的作品風格不同。
有一位唸新聞系的學兄提過,六十年代的新聞篇幅很短,只能填滿一張對開的報紙,每一段新聞都只有一個標題和一小段介紹,有點像現在外國通訊社報導「花邊」新聞,沒有像本地報導新聞的方式,那麼巨細無遺,那麼富批評性。我請教他:如果新聞報導詳盡,會出問題嗎?他說:會。以前的新聞報導冷靜平淡,留下許多空間給讀者或新聞當事人,去思考、搜尋、分析、討論,再作出自己的結論。現在不同,報章傳媒:女屍必艷,年過五十就是老翁,法庭訴訟未判先來「輿論」公審,還有照片、繪圖、表列、設計對白 ...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思考的能力卻低落無比,究竟那裡出問題?
今天我順應自己的好奇心,在網絡上尋找那位大師的名字,和生平事跡。
參考資料:
http://www.banksy.co.uk/outdoors/horizontal_1.htm
特別澄清:插圖只是我的街頭偶拾,與大師無關。他的作品風格不同。
Wednesday, December 2, 2009
悠閒的小白鷺
Tuesday, December 1, 2009
黑白攝影
對於認識與不認識我的人看我的網誌,我時刻懷著感激的心,更感到是一件值得榮幸和十分高興的事情,因為您可以想像每一分一秒,都有網誌更新,甚至新的網誌誕生,為什麼要看我那一個?我是上一個世紀出生的人,不能夠想像到互聯網上的活動,可以如此頻繁和快速!
中午休息時候,我愛無意識的按一下鍵盤箭頭,隨便看下一個更新的網誌,卻時常有驚喜發現;今天一位黑白攝影師的網誌出現在我的眼前,黑背景白文字的設計,使我駐足,他有一個連結如領航員般帶網友到他的個人網站,那些黑白山水、城市、鄉鎮,使觀眾們回歸到簡樸生活的顏色領域。
參考資料:
http://www.davebutcher.co.uk/gallery/index.php
中午休息時候,我愛無意識的按一下鍵盤箭頭,隨便看下一個更新的網誌,卻時常有驚喜發現;今天一位黑白攝影師的網誌出現在我的眼前,黑背景白文字的設計,使我駐足,他有一個連結如領航員般帶網友到他的個人網站,那些黑白山水、城市、鄉鎮,使觀眾們回歸到簡樸生活的顏色領域。
參考資料:
http://www.davebutcher.co.uk/gallery/index.php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