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天日本地震「福島50」的報導,使我聯想起日本武士道。
"武士道完成於德川幕府,來源於神道教、佛教、陽明學。從神道教中,武士道得到了忠於主君,尊敬祖先;從佛教的禪宗得到了平靜、沉着、不畏死;從儒學中得到了五論:「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
武士道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江戶時代前,江戶時代後,明治維新後。
江戶時代前主要崇尚個人榮耀與家族名譽,講究個人實力,不尚下對上的忠誠,也就是流行以下剋上,提昇個人與家族的政治威望,代表典型是足立尊氏、明治光秀。
到了江戶時代,幕府為了安定社會,制定諸多武家法規,其中吸取了許多佛家思想以及朱舜水陽明學說,包括修養(安天命,盡忠孝,講仁義),本份,得主盡忠,忠於主君,不顧身家,報恩,克己,面對逆境而不動搖,以內在的修行,穩定武士階級的倫常,外在上也以沿革取締的方式約束對上不敬的行為,把社會帶向和平穩定的方向,代表人物是山鹿素行和吉田松蔭,這些武家法規,就形成了現在所謂的武士道,這使得武士有了恆常效忠對象。
明治時代,把效忠主君的觀念轉化為效忠天皇,提倡士魂商財,崇拜殘忍,歌頌殉死。"
因此,武士道的主要內容包括:義、勇、仁、禮、誠、名譽及忠義。
又一說:"武士道精神潛藏在櫻花美學中,櫻花一開俱開,一散俱散,開花不久即死的淒美,滲透生命短暫集體為上的意識。二戰時的神風敢死隊,為效忠天皇以戰機撞美軍軍艦同歸於盡,視死如歸的決心一度令美軍頭痛。現代敢死隊不用為天皇死,但為國家為大眾而犧牲,不少人仍義不容辭。"
今天「福島50」的故事,本是一脈相承,我十分敬佩!
資料: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