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介紹油甘子果實,小朋友說苦,大人卻說甘。我想人生經驗累積,先苦後甜才容易領會,自此對油甘子有深刻印象。
網上資料:
"中國有很多佛經典藉都有記載著,天竺有一種果子叫做庵摩勒果(或庵摩洛迦果),譯自梵文的āmalaka,其實就是餘甘子。
餘甘子,俗稱為「油甘子」,在香港、台灣、中國嶺南地區、印度以及東南亞國家都很普遍。每年春夏之間,餘甘子樹會開出一串串黃色的小花,到了夏天就會結果,果實是黃綠色,一口咬下去,汁液酸澀,但是慢慢細嚼,會有餘甘,大概就是名稱的由來。除了當零食吃之外,有時也有做成冰糖葫蘆在賣。小孩子嫌酸澀不喜愛吃,大人卻愛它的餘甘,能生津止渴。此外,老人家愛把油甘子葉曬乾後,用來填塞做枕頭,透氣又帶有淡淡的葉香。
在古印度和中國都有使用油甘子來作為藥材,治療外感發熱,咳嗽等,有排熱解毒功能,有助預防哮喘、支氣管炎、高血壓和糖尿病等疾病。在雲南地區,油甘子被稱為滇橄欖,當地人將它發酵做成果酒,和醃漬果子食用,在當地很受歡迎。"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