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4, 2011

飛鳥盡、良弓藏

今天思考到一個恆久不變的職場定律: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戰國時代的越王勾踐所以能滅了吳國,要歸功手下的兩個大功臣,文的叫范蠡,武的叫文種。

當吳國和越國打仗的時候,范蠡勸越王暫時忍辱投降,等到時機成熟,反攻回去。他並且走遍全國,尋訪美女,在浣紗溪畔找到了西施,把她獻給吳王,迷惑吳王,使他不能專心於國事。吳王迷美色,國勢日衰,而越國在勵精圖治之下,國力漸強,終於一舉發兵消滅了吳國,報了當年稱臣的恥辱。

這時范蠡雖然有功名富貴等著他去享受,可是他一點也不貪戀,隱居田野,過著閒雲野鶴一般的生活。他並且寫了一封信給文種,勸他也早日離開宮廷,信的內容是這樣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意思是說﹕你我都知道越王是個只可共患難不能同享樂的人,想當年和吳國打仗時,我們和越王是患難之交,他對我們真是尊敬到了極點。可是一旦滅了吳國,我們若不及早引身而退,可能會惹來殺身慘禍啊!就像打獵時,鳥兒都打光了,再好的弓也要被收起來;又譬如抓到了奔跑靈活的兔子,獵狗再沒有什麼用處了,就會被人宰來烹煮吃掉,是同樣的道理啊!

但文種對范蠡的話半信半疑。范蠡走後不久,文種果遭越王猜忌而伏劍自殺。從此,「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就成了兩句有名的成語,形容一些只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的人。 "

朋友們,如此說來,怎樣自處呢?容易啦!不要太快、太拚命打盡飛鳥、狡兔,為自己留點後路;又或者,要醒目地知道進退囉!

2 comments:

前璡 said...

但亦正是因為有這種不要太拼命,凡事留一手的心思,所以大伙兒才往往會走到「一鑊熟」的地步。就像明末大將左良玉奉王命剿匪,本來已將李自成逼上絕路,但就是因為「玩寇自重」的心理,終於放生了李自成,亦間接令明朝滅亡。

Teresa Tsang said...

謝謝留言賜教!我定當好好讀一讀明末李自成的一段歷史,學習學習。

絕對同意:無論古今做人處事的時候,「作為」與「不作為」,是需要智慧來判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