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看似是「死物」,卻盛載著當代的生活、文化、歷史及人文風俗。香港一例:結合中西特色的廣州式騎樓建築,見證了香港歷史文化風貌。
"市區重建局將保留太子道西俗稱「花墟」和旺角上海街共20幢的戰前廣州式「騎樓」,兩個項目修復後不會發展住宅,會分別發展文藝花墟和地道飲食為主題的大眾化食肆,2015年竣工。而農曆新年市民必到的花墟路段,將有7家花店獲當局保留,修葺期間可繼續營業,惟當中1、2家花店需臨時搬離。
市建局啟動太子道西和上海街兩個保育活化項目,涉及20幢具顯著文物價值的戰前「騎樓」建築,當局已經派員到有關單位進行凍結戶口調查,並將保育項目刊憲。
位於太子道西共10幢的「騎樓」建築,是香港市區現存最大的相連戰前唐樓群,總地盤面積為15,500平方呎,涉及37個物業業權。「騎樓」樓高4層,於1930年代興建,獲市建局的專家小組評定為第一類別具顯著文物價值。
市建局稱,太子道西的唐樓群歷史悠久,多年來以售賣鮮花而著名,於1930年代初由一間比利時建築公司興建,當時被稱為「摩登住宅」,目標客戶為中產家庭。戰後部分建築物被拆卸重建,現時只剩下10幢。這一列唐樓群建築別具一格,除了採用流線型設計、圓形大露台,外露的大樓梯和寬闊長廊等,外牆更有多個富特色的鱗狀圖案。
項目保育修復後不會發展為住宅,但樓上受影響的住戶需遷出。但為了強化「花墟」特色,唐樓樓下地舖的7間花店將保留,並對樓上單位注入新元素。市建局初步構思在樓上住宅加入文化藝術特色,包括書店、舞蹈教室等,將「花墟」打造成文藝花墟。 "
政府資料:
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y/infrastructureandlogistics/080919/html/080919tc06005.htm
圖:已翻新的悉尼舊建築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